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发布日期:2023-07-22浏览次数:

西安外国语大学组建“乡村振兴青春志,西树青年报国行”实践调研团,于7月16日至19日走进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怀着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望,为推动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丰富乡村文化业态积极探索,引领当代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贡献力量。

在村支书武江伟和驻村第一书记薛晓霞的带领下,调研团围绕千年枣树群以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展深入调研。“文化是我们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年轻人的关注和助力。”朱家坬镇镇党委书记贺美玲表示,他们愿意与年轻人一同呵护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

 

 

在对泥河沟村开展田野调查过程中,村民们普遍表示,当前虽然面对困难,但大家依然愿意、也希望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让下一代继续传承。这样的声音让调研团成员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广大乡村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参观和访谈的过程中,调研团深切感受到“枣”的重要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以泥河沟千年枣园为核心的佳县古枣树群,早在 2014 年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陕西省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泥河沟千年枣园共生长有千年以上古枣树30余株,树龄最大的已经超过1300年。在长期历史积淀过程中,“枣”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形成了谓之“枣之精魂”的独特文化滋养着当地人的精神世界。正如村中《千年枣林碑记》中所记载的,“惠泽万物之黄河底蕴与厚德载物之黄土情怀,铸就大枣之精魂也。故生深沟僻壤,济世之志,未敢藏忘也。若使漫山遍野之枣林与千家万户之枣农,汇若大河,东流入海,必能与世界交流交融,共建人类之博爱。”枣文化是泥河沟村发展红枣产业和旅游业的独有文化优势。

 

 

在佳县第一小学,调研团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寻‘枣’之旅”双语主题宣讲会,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枣文化的珍贵,明白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在“青春无悔·向西寻梦”交流分享会上,“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佳县优秀青年代表与调研团共同交流分享了乡村文化传承的感悟。团县委副书记徐玥表示,乡村要振兴,青年是主力军,要用青春激情点燃文化遗产传承的希望之火。

 

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西安外国语大学“乡村振兴青春志,西树青年报国行”实践调研团围绕政策宣讲、教育关爱、国情观察,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在实践中育人,在守护文化根脉中贡献青春力量。